小朋友互相起花名,取笑一下,以為是無傷大雅?其實不然,很多小朋友在校園內的欺凌行為,可能已經觸犯法律。所以,必須要從小開始教導孩子正確的言行舉止,以免因為「無知」而在日常生活中行差踏錯。
何為欺凌行為?
根據教育局的資料,大部分的欺凌行為都包括三個元素:
1. 在一段時間內重複發生
2. 欺凌者惡意地欺壓及傷害他人
3. 欺凌者的權利比受害者強,而受害者也無法保護自己
欺凌的形式包括哪些?
其實欺凌行為不單是指行為上的暴力欺凌,也包括了語言上的攻擊,例如 喝罵、 譏諷 、 呼叫「花名」及針對身體特徵、能力、種族等個人特質。
除此之外,間接的欺凌,如孤立、杯葛或排擠受害者等,也歸納為欺凌行為。
最後,隨著科技的進步,網上欺凌變得更為普及。如果 在網上發放侮辱性的消息或人身攻擊的言論都屬於「網上欺凌」的行為。
教導孩子謹言慎行,不要成為欺凌者
小朋友很容易受同輩影響而隨波逐流,但自己卻未必知道自己所做的行為是否恰當。家長必須從幼時就加以教導,讓孩子遇到任何事情都懂得明辨是非,絕不助紂為孽。
而小君子APP則推出日常品德任務和小故事大道理,從小灌輸小朋友正確價值觀,教導他們應有的言行舉止。
更多推薦閱讀: